查看: 11182|回复: 2

初中生物知识点杂细,怎样指导学生背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3-30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世纪教育网微视频制作招聘启事
如题,现在没有早晚自习了,初中的生物成绩一直不理想,怎样指导学生背诵呢?
21世纪高考资源频道隆重上线
发表于 2016-5-29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教育网微视频制作招聘启事
把各册各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形成知识脉络,提炼升升华。如七年级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生物和生物圈

1、生物的特征:⑴、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⑵、生物能进行呼吸;⑶、生物能排出身体同伦逆生的废物;⑷、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⑸、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⑹、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岩石圈是人类的“立足点”。
3、生物圈为生物的生存提供的条件是:营养物质、阳光、空气和水,还有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生存空间。
4、影响生物的环境因素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等;另一类是生物因素。
5、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是捕食关系,此外,还有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6、“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是指温度对植物的影响。
7、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
8、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主要是植物)、消费者(主要是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三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9、生态系统中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是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实现的。
10、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但这种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11、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系统。其中,绿色植物是比较稳定的成分,大型动物是最不稳定的成分。
12、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13、如果显微镜视野太暗,想把视野调的亮一些,应选用大光圈和凹面镜比较合适。
14、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避免物镜与标本相撞。
15、标本的移动方向与物像的移动方向正好相反,如要想使物像向左下方移动,应使标本向右上方移动。
16、在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像是倒像,如在纸上写“19”,物像应是“61”。
17、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细胞越多,说明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的细胞越少,说明放大倍数越大。
18、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

第二单元  生物和细胞
1、显微镜的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越短,放大倍数越小。目镜则相反。
2、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3、在调节显微镜时,先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一定要看着物镜,直到快接近玻片标本。然后一只眼看目镜,同时逆时针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为止。要看的更清,再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
4、在视野的左下角发现一物像,要移到中央,需向左下角移动玻片。
5、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6、常用的玻片标本有:切片、涂片、装片,所需材料必须薄而透明。
7、盖盖玻片的方法是: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目的是:避免盖玻片下面出现气泡。
8、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共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动物细胞中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和叶绿体。
9、辣椒的辣味存在在液泡的细胞液中。海带中碘的含量比海水中高许多倍是由于细胞膜的作用。
10、细胞中的物质有无机物(水、无机盐)和有机物(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构成这些物质的基本原料是:碳、氢、氧、氮、磷。
11、植物细胞中的能量转换器是线粒体和叶绿体,而动物细胞中只有线粒体。
12、叶绿体能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并储存在它所制造的有机物中。而线粒体是将化学能转变成供细胞利用的能量。
13、人类活动不仅需要物质和能量,还需要信息。一个受精卵中有身体发育的全部信息,遗传信息的载体是DNA。
14、细胞的分裂是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细胞核先分裂,随后,细胞质分成两份,最后,在中央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15、在细胞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是染色体,它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同一生物的细胞内染色体数量是一定的。细胞分裂后,新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与原细胞相同,保证新细胞的遗传物质和原细胞一样。
16、细胞的分裂使细胞数目增多,细胞的生长使细胞体积增大,细胞的分化形成不同的组织。
17、动物的基本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18、动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动物体。
19、植物体的六大器官是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20、根尖的四个分区从下向上依次是: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
21、分生区细胞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22、植物组织主要有保护组织、营养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
23、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24、草履虫的运动靠纤毛,呼吸和排泄靠表膜,消化靠食物泡
25、为什么从草履虫培养液表层吸取?培养液的表层溶解有较多的氧气。
26、单细胞生物与人关系密切,可监测水质污染的是眼虫、可作高蛋白食品和保健食品是小球藻,能净化污水的是草履虫。
27、海水受污染导致富营养化,使藻类和其他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海水了生颜色变化叫赤潮,发生在淡水叫水华。主要危害是与其他水生生物争夺游离氧,造成鱼类缺氧或中毒死亡。
28、病毒分为植物病毒、动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噬菌体)。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离开后变成结晶体。

第三单元 绿色植物
1、绿色植物分为四个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
2、常见的淡水藻类主要有水绵、衣藻,海洋藻类主要有海带、紫菜。
3、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①大都生活于水中,  ②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结构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③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4、苔藓植物的主要特征:①生活于阴湿的陆地上②有茎、叶分化,但没有输导组织,有假根。
5、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对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非常敏感,可以把它当做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6、蕨类植物的主要特征是:生活于阴湿的陆地上,有根、茎、叶的分化,内部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
7、菜豆种子的结构分为种皮和胚。玉米种子的结构分为果皮和种皮、胚和胚乳。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
8、菜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的结构是种皮和胚。不同是菜豆种子有子叶两片,没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子叶里;玉米种子有子叶一片,有胚乳,营养物质贮藏在胚乳里。
9、桃、大豆和水稻的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称为被子植物。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
10、种子中的成分有:无机物(水分和无机盐)、有机物(淀粉、蛋白质、脂肪)。其中种子燃烧后的灰烬是无机盐,面团揉挤后的乳白色液体遇到碘液变蓝说明了:种子中含有淀粉,面筋是蛋白质。
11、种子萌发所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种子是完整的,胚是活的。
12、种子萌发时,首先要吸收水分,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转运给胚根、胚芽、胚轴,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长成连接根和茎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3、根尖的结构由下向上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成熟区。其中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14、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其中幼叶发育成叶,芽轴发育成茎,芽原基发育成芽。
15、木本植物茎的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和髓。树皮的内侧部分叫韧皮部。其中形成层细胞向外分裂产生新的韧皮部,向内分裂产生新的木质部,所以茎才能逐年加粗。同一年形成的木材,共同构成一个环带,这就是年轮。
16、肥料的作用主要是给植物的生长提供无机盐。植物的生长需要量最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和含钾的无机盐。
17、一朵桃花是由花托、萼片、花瓣、雄蕊和雌蕊等组成。雄蕊包括花药和花丝,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和子房,子房里有胚珠。
18、传粉是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19、受精的过程: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在黏液的刺激下开始萌发,生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两粒精子进入胚珠内部,一粒与胚珠里面的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将来发育成胚,另一粒与两个极核结合成受精极核,将来发育成胚乳。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整个子房发育成果实。
20、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因为生有大量的根毛。
21、水分和无机盐在茎内的运输:通过茎内木质部中的导管由下向上运输;而有机物通过茎内韧皮部中的筛管由上向下运输。红墨水实验中变红的部位是木质部。环剥树木主干的树皮会阻碍有机物由上向下的运输,所以根部得不到营养而死亡。
22、叶片的基本结构包括表皮、叶脉、叶肉。
23、植物蒸腾失水的门户和气体交换的窗口是气孔。它是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当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时,气孔张开,当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时,气孔闭合。
24、“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
①暗处理(目的是将叶片中的淀粉运走、耗尽)②选叶遮光后照射③用酒精溶解叶绿素④用清水漂洗后加碘液。实验现象是: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实验结论是: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25、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有机物+氧→二氧化碳+水+能量     定义是: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场所是细胞内的线粒体。
26、光合作用的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定义是:光合作用实质上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27、我国植被中,森林占据了主体。
28、设计实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①选银边天竺葵,先暗处理后放于光下  ②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③清水漂洗后加碘液
④观察现象:边缘处不变蓝,原绿色部分变蓝色  ⑤结论: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29、设计实验: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②两盆长势相同的绿色植物暗处理   ②分别用透明玻璃罩罩住,放于光下
③甲组内放有氢氧化钠的烧杯,乙组内放一杯等量的清水
④各摘一片叶,用酒精溶解叶绿素   ⑤清水漂洗后加碘液
⑥观察:甲组的叶片不变蓝,乙组的叶片变蓝  ⑦结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30、设计实验:验证植物的叶片是蒸腾失水的主要部分。
①取两段长势相同的枝条,一组剪去叶片,一组保留,放于阳光下。
   ②扎紧袋口,过一段时间后观察。
教育论文放心发表
发表于 2016-5-29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21世纪教育网微视频制作招聘启事
按生命结构层次进行梳理:
第一节  水中生活的动物
1、动物是多种多样的,目前已知的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鱼类所以能够在水中生活,有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一是能靠游泳来获得食物和防御敌害,二是能在水中呼吸。
3、鱼类是适应水中生活的一类动物,它们的体表常常被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4、实验是在人为控制研究对象的条件下进行的观察。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就可模拟实验对象制作模型,用模型或模型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5、鲫鱼的体形呈梭形_,有利于克服在水中运动的阻力。
6、鱼在游泳时,靠_躯干部和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胸鳍、腹鳍背鳍维持身体的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7、鱼的呼吸器官是鳃,它主要的部分是 鳃丝呈红色,因为内部布满 毛细血管 。当水流经时气体成分发生了变化,即二氧化碳的含量减少,氧气的含量增高。鱼口和鳃盖后缘的开闭是交替张开和闭合
8、常见的腔肠动物有海蜇、海葵、珊瑚,水母,常见的软体动物有乌贼、河蚌、鲍鱼,常见的甲壳动物有虾、河蟹、水蚤。(各举三个例子)
9、海马外形与鱼有很大差别,但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终生生活在水中,所以属于鱼类。
10、腔肠动物的特点是:结构简单,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
11、软体动物的特点是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甲壳动物的特点是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外骨骼。
12、写出下列动物属于哪种类群?海龟爬行鳄鱼爬行河蚌软体鲸鱼哺乳水母腔肠鲍鱼软体娃娃鱼两栖泥鳅鱼中华鲟鱼海马鱼


第二节  陆地生活的动物
1、陆地生活的动物与陆地环境相适应,具备了以下特点:①陆地环境相对干燥,陆生动物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如爬行动物有角质的鳞片或甲;昆虫具有外骨骼;②陆生动物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③除蚯蚓等动物外,陆生动物一般都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家兔用肺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④陆生动物还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
2、蚯蚓通过肌肉和刚毛的配合使身体蠕动,昼伏夜出,蚯蚓的身体是由许多相似的环状的体节构成,这样的动物叫做环节动物。
3、蚯蚓的呼吸靠湿润的体壁来完成。空气中的氧气渗进体壁里的毛细血管,由它带给身体各细胞。为了保证蚯蚓的呼吸作用,课堂实验中,要用湿润的棉花轻擦蚯蚓体表,目的是保证蚯蚓的呼吸。
4、哺乳动物的种类很多,除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和哺乳等特征。
5、家兔用肺呼吸;心脏四腔;血液循环包括肺循环和体循环,家兔的体恒定;消化道中有发达的盲肠;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所以对外界变化很敏感。
6、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前者适于切断食物后者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与它们是草食性动物相适应。而肉食性动物的牙齿除有门齿和臼齿,还有锋利的犬齿,它的作用是撕裂肉食。
7、兔和狼的牙齿的不同说明了二者食性的不同。
8、对于陆地上生活的动物来说足够的食物_水分和隐蔽地是基本的环境条件。
9、鸟类和哺乳类都可以通过自身的调节而维持体温的恒定,它们都是恒温动物。其他动物的体温会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属于变温动物。
二、实验题:
饲养和观察蚯蚓:
(1)观察蚯蚓的身体呈长圆柱形,由许多环形的体节构成。
(2)用手指触摸蚯蚓的腹面感觉粗糙不平,用放大镜观察有许多小的突起是_刚毛。
(3)把蚯蚓放在粗糙的纸张上能运动,而放在光滑的玻璃表面几乎不能运动。由此说明刚毛有固定支撑身体协助运动作用。
(4)用手指触摸蚯蚓的体表发现有黏液,这个特点利于蚯蚓呼吸。
(5)将蚯蚓放在纸上观察其运动情况,你会发现蚯蚓的身体在交替发生变短、变粗和变细、变长的变化,这是由于蚯蚓体内的肌肉收缩和舒张引起的。你还会听到“沙沙”声,这是由于蚯蚓腹面的刚毛与纸张磨擦发出的。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1、 在自然界中,几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会飞的动物,先是无脊椎动物中的昆虫。后来是脊椎动物中的鸟类和哺乳动物中的蝙蝠。
2、昆虫的身体分为 头、 胸、腹 三部分,运动器官是翅和足,都着生在胸部,胸部有发达的肌肉,附着在外骨骼上。
3、节肢动物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许多体节 构成,体表有外骨骼, 足和触角分节。
4、青蛙的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而成幼蛙,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皮肤辅助呼吸。
5、昆虫的体表覆盖着坚韧的外骨骼,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和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6、家鸽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和生理特点是:
(1)从外形看:身体呈流线型,减少空气的阻力。
(2)身体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两翼和尾部分布有大型正羽适于飞行生活。
(3)胸骨有龙骨突,骨薄长骨中空充满气体,有的愈合,减轻体重。
(4)从摄食消化看:食量大,消化能力强,以提供能量供飞行使用,直肠很短,粪便及时排出体外。
(5)从呼吸看:有双重呼吸,提高气体交换效率。
(6)从血液循环看:心脏四腔,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提高了输送气氧气的能力。
7、几种动物主要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吗?
鱼依靠鳍游泳。蚯蚓的运动主要依靠肌肉和刚毛的共同配合。家兔靠四肢运动。鸟靠 四肢 运动。蝗虫靠翅 和足运动。
21世纪高考资源频道隆重上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免责声明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广告合作 | 意见和建议 | 友情链接 | 站点地图

地址: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横岗社区力嘉路108号B栋B6 邮编:518000
© 2006-2024版权所有©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21世纪教育网 粤ICP备11039084 粤教信息(2013)2号

工作时间: 9:00a.m.-6:00p.m. 
服务电话: 4006379991

网络支持:深圳市二一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